冉扰网 > 历史 > 正文

​萧铣曾是与李渊实力相当的枭雄,为何最后头像被杀?

2024-04-11 04:17 来源:冉扰网 点击:

萧铣曾是与李渊实力相当的枭雄,为何最后头像被杀?

萧铣(583年~621年),南兰陵郡兰陵县人,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,梁宣帝曾孙。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在隋末几大枭雄当中,萧铣应该算是运气最差的一个。

相比其他同时代的几个枭雄,萧铣的起兵经历,最为坎坷,同时背负的问题也最多。最关键的是,萧铣在人生几个最关键的时间节点,运气都出奇的差!

如果说,隋末的几大枭雄当中,李密是败给了自己的狂妄,窦建德是败给了自己的出身,王世充是败给了自己的人品,那么萧铣失败的最大原因,恐怕只能归结于运气了。

在讲萧铣的故事之前,我们得讲一下萧铣的坎坷身世,要不然我们很难理解萧铣的人生。萧铣出身兰陵萧氏,熟悉南北朝历史的朋友,对这个姓氏应该不陌生。因为南朝宋、齐、梁、陈这四个朝代当中,有两个都是萧家建立的。萧铣的这个萧,也确实就是皇族的这个萧。

萧铣的天祖,就是南梁的开创者,梁武帝萧衍。萧铣的高祖,就是那位昭明太子,著有《昭明文选》的那位。南梁开国几十年之后,内部爆发了著名的侯景之乱。此后,萧铣的曾祖萧詧,在西魏的支持下建立了西梁政权。因为是在西魏的支持下建国,所以西梁后来就成了西魏的属国。

再之后,西魏被北周取代,西梁就成了北周的属国。而后杨坚又取代了北周,建立了隋朝,西梁就成了隋朝的属国。公元587年,杨坚决定派大军南下灭陈,统一天下的时候,就顺便取消了西梁的国号,召当时的西梁皇帝萧琮前往长安,封为莒国公。

西梁本就是被扶持起来的傀儡政权,自然对此没有任何抵抗的能力。但是南梁灭亡的时候,萧铣的爷爷萧岩,不满南梁灭亡,所以当时便直接投靠了南陈,宁死不投降隋朝。结果就在萧岩投靠南陈之后不久,隋朝便大军南下,灭了南陈。如此一来,萧岩的处境就十分尴尬了。后来萧岩被隋朝以谋反罪杀掉,萧岩这一支也就彻底没落了。

萧铣出生的时候,隋朝刚刚开国,西梁还没有被取消国号。所以他出生的时候,其实是以皇族子弟身份出生的。但是在萧铣5岁那年,西梁被取消了国号,他爷爷叛逃南陈。萧铣六岁那年,南陈被灭,他爷爷萧岩被处死。不过好在,当时隋朝并没有过多株连,没有直接将萧岩这一支的人全部斩尽杀绝,而是贬为了庶民。正是因为这个原因,当时年幼的萧铣才逃过一劫,活了下来。

虽然侥幸活了下来,但萧铣一家的生活,也变得极为凄惨。大家可以想一个,一个皇族子弟,在国家被灭之后,生活在下一个朝代,他爷爷又是被朝廷以谋反罪处死的。这样的一个孩子,生活该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?而且最关键的是,因为他爷爷的原因,萧铣不管多么优秀,都不可能做官。因为谋反之人的后代,按照当时的法律,是不能入仕的。

所以,萧铣的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,过得极度贫困,只能靠给人抄书卖书生活。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开皇之治,对于萧铣而言,简直就是一个噩梦。

不过,等到萧铣长大之后,他的命运迎来了一个转折点。这个转折点,就是杨广登基。

杨广登基这件事,之所以会改变萧铣的命运,这事我们还得稍微往前推一下。当年隋朝刚开国的时候,恰好是萧铣出生那一年,杨广成年。杨广成年之后,作为隋文帝杨坚的二儿子,自然就得考虑娶个媳妇。像杨广这种身份,肯定不可能随便娶妻,背后都是有很多政治意义的。在隋文帝的安排下,杨广就娶了西梁的一个皇族女子,和西梁联姻了。

那会儿西梁还没有被取消国号,虽然是隋朝的属国,但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。而杨广取得这位萧氏女子,论辈分的话,萧铣得叫她一声姑姑。萧氏的爷爷,是西梁开国皇帝萧詧。萧詧有八个儿子,其中老三后来继承了皇位,也就是萧氏她爹。老五就是萧岩,也就是萧铣他爷爷。

所以,萧铣和萧氏的关系,其实还是挺近的。而杨广登基之后,作为正妻的萧氏,也就一下子成了萧皇后。作为萧皇后的侄子,萧铣一下子就成了外戚!

正是因为这个外戚身份,萧铣被彻底赦免,而且也得以凭借着外戚的身份,入朝为官。

从这个角度来说,萧铣其实应该感谢杨广。如果不是杨广,估计他这辈子都没机会出头了。

虽然得以入朝为官,但萧铣的仕途,其实并不算太过顺利。这点其实也不难理解,虽然凭借着外戚身份,得以被特赦入朝为官。但说到底,他爷爷还是一个被以谋反罪杀掉的罪人。这层关系的存在,注定萧铣不可能做太大的官。所以接下来十多年的时间里,萧铣一直也就是县令这个级别的官员,根本就升不上去。

如果就一直这样下去的话,萧铣的人生估计也不会再有任何变化,会在县令这个位置上,一直干到退休,然后回家含饴弄孙,安享天伦之乐。但可惜的是,喜欢折腾的杨广,没给他这个机会。杨广在位十几年之后,在他的骚操作下,隋朝的统治开始一点点崩坏,终于再次影响到萧铣的命运。

隋朝末年的时候,萧铣正在南方做官。当时隋朝在北方的统治,基本上已经彻底崩溃了,南方也是岌岌可危。这个时候,北方的李渊、薛举、刘武周、李密等枭雄,都已经起兵很久了,但是南方当时并没有太强的割据势力。这其实也是因为隋朝国策的原因,杨广在位期间,修大运河、修宫殿、征讨高句丽,主要工程都在北方,南边的受到的压迫较小。老百姓能活得下去,愿意冒险造反的人自然少,所以也就没北边那么热闹。

但是到了大业十三年的时候,北方几乎已经被各地枭雄瓜分殆尽了。到了这个时候,南方的各地枭雄,也不甘寂寞,开始纷纷筹划起兵的事宜。

这个时候的萧铣,其实并没有打算起兵造反。

不是因为他不想,而是因为他没有这个实力。

此时的萧铣,只是一个县令级别的文官而已,手里又没有兵权,怎么造反?就算当时天下再怎么混乱,也不是一个文官县令想起兵就起兵的。但就在这个时候,另外一件事的发生,却将萧铣推到了风口浪尖上。

当时岳州境内(就是今天的湖南岳阳市),以校尉董景珍为首的一群武将,正在积极谋划起兵造反的各项事宜。和萧铣不一样,这些校尉手里面,那是有兵权的,造反自然容易很多。不过,在这些人面前,也有一个很大的难题,那就是家世背景的问题。隋朝那会儿,不像后来的宋元明清,是讲究家世的。那些农民军或许可以不讲家世,但这些以官员身份造反的人,还是得考虑家世的问题。而这些武将,偏偏家世都不怎么样。

所以,当他们准备起兵,拥立校尉董景珍为首领的时候,董景珍却拒绝了。董景珍很清楚,以他的家世,就算侥幸起兵,也无法得到当地士族的支持,最后肯定是死路一条。所以,最好的办法,就是找一个家世过硬的人,来扶持他做傀儡,然后让他们这些武将掌握实权。

找了一圈之后,大家把目光放到了萧铣身上。

此时的萧铣,无疑是最适合扮演这个角色的人物。

作为前朝皇族遗孤,萧铣的家世不用多说。而且,岳州一带,本就是当年南梁和西梁的地盘,萧家的旗号在这边还是很管用的。最关键的是,萧铣是个文官,就算扶他上位,他也无法威胁到这些武将的权力。

得到这些武将的支持后,萧铣终于有了起兵的本钱。这些武将想着要利用萧铣,却没想到萧铣其实同样想着要利用他们。接下来,萧铣以讨伐贼寇的名义,在当地募兵。募集了数千人之后,董景珍那边也同时起兵,拥戴萧铣为主。

就这样,萧铣在一群武将的拥护下,正式起兵了。

不得不说,萧家这块牌子,在南边还是很管用的。萧铣起兵之后,很顺利地就得到了当地士族的认可,同时也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认可,很快就募集到了数万军队。靠着这支军队,萧铣很快横扫整个巴陵郡,而后又快速向外扩张。因为隋朝的主力军队,基本上都在北方,南边就没几个能打的。所以萧铣的扩张之路,也十分顺利。

公元618年,就在萧铣起兵仅数月之后,萧铣正式登基称帝了。就在萧铣称帝的同时,江都政变爆发,杨广死于麾下禁军之手。杨广死后,隋朝在南边的统治,也就彻底崩溃。萧铣也得以继续扩张地盘,很快就收复了当年西梁的全部领土。西至三峡,南到交趾,北距汉水,全都处于萧铣政权的控制之下。此时的萧铣,麾下兵力更是多达四十万之众,放眼整个天下,恐怕也只有关中的李渊,可以和他相提并论。

恢复西梁全境的萧铣,将首都从岳阳迁到了江陵,也就是昔日西梁的都城。此时的萧铣,也终于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。

但同时,在这个巅峰之下,萧铣头上也压了好几座大山。

首先,萧铣起兵的时候,是被几个实权将领拥立的。随着萧铣政权的发展,这些实权将领,也开始进入尾大不掉的状态。萧铣很清楚,之前高速扩张的时候还好,只要政权发展陷入瓶颈,内部就肯定会出现争权夺利的情况。到那个时候,萧铣自己的位置能不能保得住,都是一个问题。而随着萧铣恢复了西梁全境,再想往外扩张,难度就很大了。

到了这个时候,如何解决这些实权将领,就成了萧铣面前最大的一个难题。

面对这个难题,萧铣想出了一个十分巧妙的办法,那就是直接下令,罢兵休战,直接解散军队,让士兵们解甲归田。如此一来,既能暂时消除那些实权将领的兵权,又不至于造成太大杀戮。另外,这些士兵回家之后,努力耕种,还能提升国力,也算是一个最完美的办法了。

当然,与此同时,萧铣也没忘了防备外敌。萧铣保留了十多万大军,驻守南境,防备江南的林士弘。至于北方,萧铣则相对驻兵较少。一来当时萧铣北边的李渊,正在积极解决北方群雄,暂时还不会南下。二来萧铣北方有长江天险可守,也用不着太多军队去防守。

等到削掉这些悍将的兵权之后,萧铣就开始着手收拾这些将领了。该关的关,该杀的杀,反正也就是一些老套路。收拾一些没兵权的将领,倒也不算是什么难事。不过,在这期间,倒也出了一些问题。因为萧铣剪除异己的手段,太过激烈,导致麾下很多将领,干脆直接叛逃了。比如那位昔日被大家拥戴的董景珍,就直接投降了唐朝。

如此一来,萧铣虽然清洗了内部,但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政权军事力量的衰弱,同时也让那些武将,自此对他彻底离心离德。这个时候,如果萧铣自己会带兵打仗,可以带兵征战四方的话,可能情况还好一点。但萧铣偏偏只是一个会玩弄手腕的文治型皇帝,这可就要命了。

如果能多给萧铣一点时间,或许萧铣也能解决这些问题。但可惜的是,一年多以后,又一个突发事件,彻底改变这一切。

武德三年,萧铣依然在罢兵休战,解决内部矛盾。而北方的李渊,则已经陆续收拾了陇西的薛举、凉州的李轨,以及山西的刘武周。此后,李渊将目光投向了洛阳,打算收拾掉王世充,统一北方,然后再南下统一天下。

不过,要收拾王世充的话,在李渊面前,存在三大阻碍。一个是王世充自身的实力,这个问题其实并不算特别大,因为王世充的实力本就远不如唐军。第二个则是河北的窦建德,李渊很担心唐军进攻王世充期间,窦建德会趁机来摘桃子。后来的历史证明,李渊的担心是对的,窦建德确实来了。第三个便是南方的萧铣,李渊同样也怕萧铣趁机北上,趁机进攻关中,萧铣当时也确实这样做了。

前两个问题暂且不说,为了对付萧铣,李渊派了三路大军南下,意图袭扰萧铣。不求取得多么大的战果,只要能够拖住萧铣,就足够了。但等到这三路大军南下之后,却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。

前两路大军,庐江王李瑗,黔州刺史田世康,都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。虽然带兵进攻,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战果。但是,第三路唐军,由唐朝宗室李孝恭率领的这支唐军,却成了一个意外。

李孝恭本人军事才能就不差,更要命的是,当时李孝恭麾下有个副将,就是唐朝初年那位最能打的名将李靖。在李靖的指挥下,唐军一路势如破竹。再加上很多对萧铣不满的将领,直接投降了唐朝,唐军便一路沿着长江,顺流而下,直接逼近萧铣政权腹地。

直到这个时候,萧铣才意识到,问题可能比自己想象的更麻烦。萧铣原来也以为,李渊只是想袭扰自己,不可能真的打算灭掉自己,所以最开始的时候,也没太拿唐军的进攻当回事。但等到李孝恭和李靖,一路率军逼近江陵的时候,萧铣终于怕了。

这个时候,再从各地召集军队,肯定是来不及了。江陵城内,也只有数千守军,肯定也守不住。唯一的办法,就是召回南边的十几万精锐,抵御唐军。

但是,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,李靖再次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当时恰逢暴雨,长江水位猛涨。正常情况下,江水上涨之后,三峡这段水流湍急,根本不可能过船。萧铣也认为唐军不可能在这个时候,顺流而下,所以便放松了警惕。但是,李靖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出兵,趁着萧铣松懈之际,冒险冲过了三峡。而后一路顺流而下,直奔萧铣的都城江陵而去。

这下子,萧铣彻底傻了。

面对李孝恭和李靖这支大军,萧铣虽然仓惶组织起一支大军进行防御。但在李靖这样的名将面前,仓促组建的防线,怎么可能是对手?很快,李靖便扫平了沿途所有障碍,直接带着唐军,冲到了江陵城下。

面对城外的几万唐军,萧铣彻底绝望了。仅凭江陵城内的几千兵马,是无论如何都挡不住唐军的攻击。最终,萧铣权衡利弊之下,为了江陵城内的十几万百姓,免遭战火,所以直接开城投降了。

很讽刺的是,就在萧铣投降数日之后,萧铣布置在南线的十几万大军,全部赶回江陵救援。但此时的萧铣,早已开城投降了。所以这十几万大军,也就只能全部投降了唐朝。经此一役之后,李孝恭和李靖收编了这十几万大军,麾下军队一下子膨胀了起来。所以后面唐朝平定江南,基本上也都是他们两个打下来的。

但对于萧铣来说,这个结果,无疑是极具讽刺意味的。

如果这十几万大军,能够早来几天的话,历史恐怕会彻底改写。

投降之后的萧铣,被押送回长安。见到李渊之后,萧铣不肯屈服,最后被李渊当街处斩,终年三十九岁。

从萧铣的故事当中,我们可以看出:萧铣起兵的时候,最大的底牌,其实就是他这个皇族身份。正是靠着这个身份,他可以迅速得到南方士族的支撑,得到百姓的响应。但同时,萧铣运气实在是太差,恰好碰上了李靖这位百年难遇的名将,南方的大军又难以及时回援,所以才导致了最终的失败。

不过,将萧铣的失败归结于运气,或许也不太准确。运气或许是萧铣失败的直接原因,但萧铣失败的根本原因,恐怕还是在于他自己不会领兵打仗。如果萧铣自己会打仗,可以自己领兵的话,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。比如那些骄兵悍将,完全可以在战争当中,逐渐收服,李世民当时就是这样做的。而萧铣的手腕,虽然高超,但比起李世民那种在战争当中压服群雄的手段,显然差了太多。

萧铣的故事,也给了我们一个重要启示: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,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。对于萧铣来说,打仗就是核心竞争力。如果他会打仗,恐怕结果就截然不同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