冉扰网 > 历史 > 正文

​燕国爆发内乱的时候,为何齐国没有趁机攻打呢?

2024-04-11 08:36 来源:冉扰网 点击:

燕国爆发内乱的时候,为何齐国没有趁机攻打呢?

春秋战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时代,形形色色的人,拥有各种各样的思想和信念,演绎了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。例如,宋襄公在战场上行所谓的“仁义”,不忍心杀敌,结果面对强调的楚军而损将折兵,自己也受重伤,他却还没有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,拒不认错,没多久就因为病伤而死。

还有一个更奇葩的故事是燕王哙,他仰慕古代圣人大公无私的仁义之道,也学着他们去搞禅让制。即便他有尧舜禹的精神,但是他所选的接班人不过是假装贤德,“以夺其君者”,可以跟汉代的王莽相比。

燕王哙年老不理政事,把国事通通委托给相国子之,要把王位也禅让给他。可是太子燕平不愿意呀,于是燕平和子之混战了几个月,死者数万人,搞得燕国人心惶惶、民不聊生。

当时孟子在齐国,齐宣王请教他是否可以出兵讨伐燕国。孟子回答说:“现在讨伐燕国,就可以建立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功劳,机不可失。”其实孟子的意思是希望齐宣王能够行仁义之师帮助燕国平定内乱,给他们另立新君,然后撤兵回来。这就是古代的“兴灭国,继绝世”的精神。即使一个国家内乱或者灭亡了,帮助他们平定或者复国,必要时重新立一位君主。

齐国出兵讨伐燕国,燕国人起初以为救兵到了,不做抵抗,打开城门,用箩筐盛着饭、用壶装着水来迎接齐军的到来。齐军势如破竹,只用五十多天就把燕国占领了。

此时有人劝齐宣王吞并燕国,也有人劝他不要吞并。齐宣王问孟子怎么办,孟子就回答说:“如果吞并燕国,他们的老百姓高兴就吞并他,古人也有这么做的,周武王就是;如果吞并燕国,他们的老百姓不高兴,就不要吞并他,古人也有这么做的,周文王就是。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另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,老百姓箪食壶浆来迎接您的军队,为的是什么?不就是要逃避水深火热的处境吗?如果您的军队,让燕国的老百姓处于水更深、火更热的地步,那么他们就会转而另求别的贤德君主和仁义之师去了。”

孟子没有直接告诉齐宣王吞并燕国与否,不过他的观点已经很明显。齐宣王的心思是想要从燕国捞到好处,他没有理会孟子,继续率领军队进攻,燕王哙死于齐军的入侵。齐国出军燕国,并不是如孟子所期望的那样,发动仁义之师救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,他们只是为了侵略和掠夺。

齐军攻下燕国之后,做了很多坏事,如孟子所说“杀死他们的父兄,抓捕他们的子弟,毁掉他们的宗庙,还有搬走他们国家的宝器”。

曾经有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孟子劝齐宣王去攻打燕国,就来问孟子是否有这回事。孟子说:“没有啊!沈同曾经以个人身份来问我是否可以攻打燕国,我回答说可以,他们就这样去攻打燕国了。如果他再问谁可以去攻打,那我将回答说:'只有天吏(能行王道和仁政者)才可以攻打它……如今,一个比燕国还暴虐的齐国去攻打燕国,我为什么劝他去攻打燕国呢?”

燕人非常痛恨齐军,立了太子燕平为新君,就是燕昭王,并且发出国际求救信号,各诸侯国谋划着救燕国。

此时齐宣王又找来孟子商量对策。孟子说:“不行仁政,就会招致天下各国所有军队的围攻。大王您现在赶紧发布命令,把抓捕的燕国人遣送回去,停止搬运他们的宝器,跟燕国百姓一起商量,立一位国君然后离开。这样做的话,让各国罢兵还来得及。”齐宣王迫于形势的压力,只好把得手的十座城市返还给燕国,然后撤军。这次齐国攻打燕国并没有捞到什么好处,反而跟燕国决结下了冤仇。

后来燕昭王礼贤下士,广求天下英才,很多有才能之士都来到了燕国。他韬光养晦,富国强兵二十多年,然后任用乐毅为上将军,跟齐国、楚国、三晋(赵魏韩)讨伐齐国,大败齐军。乐毅横扫齐国,连续攻下七十多多座城市,差点灭亡了齐国。

可惜燕昭王早死,他的儿子燕惠王不成器,逼走了乐毅。后来齐国的田丹用火牛阵反攻,打败了燕国而复国。燕昭王的文治武功,在儿子燕惠王手上丧失殆尽。